查看原文
其他

周有光:天网恢恢,早已没有网外桃源 | 大家小文

语标 2021-03-18

大家小文 之 周有光


周先生是老一辈语言文字学家,已届耄耋之年,但是论学术思想他却一直走在时代的前面,周先生所以能够这样,重要的原因是他有世界的眼光,能从世界来看中国。

——苏培成(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原名周耀平,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早年研读经济学,1955年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周有光的语言文字研究中心是中国语文现代化,他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

周有光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并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85岁以后开始研究文化学问题。周有光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专著30多部,论文300多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文章标题

拼音正词法和国际互联网

21世纪是国际互联网的世纪。国际互联网将笼罩全世界,天网恢恢,没有网外桃源。中国语文要想在国际互联网上占有适当的位置,必须利用拼音正词法作为汉字文本的处理媒介。这是中国文化在21世纪面对的重大技术变革。

一、国际互联网的时代

国际互联网的兴起使人类的文化生活进入全新的时代。任何人,不论从政、从商、从教或做其他脑力劳动,都不得不使用电脑这个互联网的终端工具,从而改变书写方法和邮递程序。

文书工具是不断更新的。中国历史上有过两次文书工具的大变革,第一次是二千七百年前甲骨改为简牍,第二次是一千九百年前简牍改为纸张。现在发生第三次大变革:电脑代替文房四宝。

甲骨作为承受书写的工具,大致开始于商代中期(前14世纪),延续到西周后期(前8世纪),前后长达六百年。甲骨材料稀少,书写和契刻费事。甲骨记录数量不多,只够供应极少数王族和贵族使用。在甲骨上频频写刻,使汉字形体渐渐变化,逐步向规范化前进。

简牍的使用大致开始于东周(春秋)初期(前7世纪),一直用到东晋后期(4世纪),前后长达一千多年。简牍制造容易,来源充足,虽然受教育的仍旧是贵族子弟,可是人数增加了,官学之外兴起了私学。在简牍上书写,运笔方便,书写之后不必再契刻,能适应文书频繁的需要。汉字形体在简牍时代从篆书变为隶书,书写开始重视速度。这是第一次文书工具的大变革。

纸张代替简牍从东汉早期(2世纪初)开始,一直用到今天,长达一千九百年。纸张质轻而价廉,可以大量生产,于是发明了印刷术,推广了封套邮递,扩大了教育,促进了文化发展。在纸张上书写,运笔自如,产生效率较高的实用字体:楷书和行书。这是第二次文书工具的大变革。

《后汉书》蔡伦(?-121)传:“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蔡伦发明打浆法,提炼纯净洁白的纤维,造成适合书写的纸张。东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奏报朝廷,东汉安帝元初元年(114)封蔡伦为龙亭侯,称蔡侯纸。西汉宣帝时候(前73一前49),已经有早期的植物纤维纸,比蔡侯纸早二百年,但是质地粗劣,不适于书写。东晋以后,纸完全取代简牍。东晋末年桓玄称帝(403),下令说:古代没有纸,所以用简牍,今后凡是用简牍的,都改用黄纸。

中国的造纸术向国外传播,促进了全世界的教育和文化。东晋(5世纪)传到朝鲜,隋末(7世纪)传到日本。阿拉伯人的记载说:在帕米尔高原的一次战争中,阿拉伯人战胜唐朝,被俘虏的唐朝工匠把造纸术传给撒马尔罕(现在乌兹别克)。当时,从中亚到地中海都是阿拉伯世界,造纸术于是传到巴格达、大马士革、开罗、摩洛哥。8世纪,阿拉伯占领西班牙,造纸术传到西班牙,由西班牙传到欧洲各地:13世纪到意大利,1248年到法国,14世纪到德国,1380年到瑞士,1450年到英国和荷兰,1690年到北美(当时美国是英国殖民地)。于是全世界都用纸张了。

一百年前,发明了机械打字机,书写从手工操作变为机械化。

“二战”后,发明了电脑,开始书写的电子化。汉字繁多,汉字的机械打字机效率很低。电脑有人工智能,方便处理汉字的大字符集。中国于是开始了第三次文书工具的大变革:电脑代替文房四宝。


这次的大变革有两个特点:智能化和网络化。

智能化:电脑能自动翻译,中文译成外文,外文译成中文。能自动摘要,从长篇文件中迅速摘出要点。能自动转换语文,语音变文字,文字变语音。能自动检索,在文件的大海中迅速找出所需要的资料。能自动抄写和打印,代替打字室的辛苦工作。

网络化:你身边的电脑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跟全世界的电脑连接起来的,这就是国际互联网。你在电脑上写好的书信或文件,只要摁几下钮,就可以传送给万里之外的收件人,既迅速又省钱,叫作电子邮件。信封信纸的邮递时代就要过去了。你可以在国际互联网上查找美国国会图书馆或其他国际资料库的目录和资料。你可以在国际互联网上阅读全世界的重要报纸。你可以在国际互联网上销售你的商品,或者提供你的远距离教学服务。你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跟国外亲友打长途电话,还能看到对方的面容。

新闻说:德国废除了邮电局。英国政府用电子邮件代替电报。美国总统鼓励八岁孩子都上网。新加坡希望五岁以上的孩子都有电脑, 并能上网。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迪拜国, 开始实行“电子政府”,政府一切工作都在国际互联网上办理,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行政办公费用。 一位美国朋友想打电报来北京祝贺我的生日, 找不到电报局, 才知道美国早已没有电报局了。

十多年前当作新奇事物来尝试的所谓“换笔”(在电脑上“想打”起稿), 今后将成为所有脑力劳动者的日常生活。国际互联网帮助我们提高中国语文的应用效率, 放弃手写起稿、改用电脑起稿,放弃封套邮件、改用电子邮件。


二、拼音正词法的运用

拼写汉语,美国长期使用威妥玛式,直到21世纪的前夜才改用拼音。台湾地区原来使用国语罗马字,最近开始改用拼音。 这些转变都是值得欢迎的明智决策。 英语能成为事实上的国际共同语,在全世界广泛流通,原因之一是英语向来不跟政治挂钩。美国跟英国打了八年独立战争,没有排斥英国的英语。印度独立初期抵制英帝国主义的英语,可是近年来改变了政策。为了全世界华人的方便,使用共同的语言和字母,这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拼音扩大应用的时候, 人们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应当诚恳地欢迎。例如,有人认为《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的字母名称无法推行,不如借用英语的字母名称,方便小学生同时学习英语。这个意见, 我认为是切实可行的。日语罗马字借用英语名称,是成功的先例。

在德国讲学的冯志伟教授,最近参加国际多语种互联网会议之后,写信来说:中文要在国际互联网上占有相称的地位,前提条件是利用拼音。利用拼音必须分词连写,使电脑知道汉字文本的词的分界在哪里,否则一系列重要的技术问题都难于解决。这个意见非常重要。

1838年美国莫尔斯发明电报。汉字遇到如何在电报中使用的问题。清光绪六年(1880)开办电报局,采用丹麦人设计的“四码电码”,用四个数码代表一个汉字。这是汉字编码的滥觞。 电脑发明之后,汉字又遇到如何在电脑上使用的问题。在电脑上输入汉字,中国跟日本一样,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整字输入”,第二阶段“编码输入”,第三阶段 “拼音输入” 。 拼音输入是无编码输入。小学学过拼音之后,不用再学任何编码,就能在电脑上输入拼音,自动变为汉字。可是,小学课本上的拼音往往是音节分写的,而电脑需要分词连写。

汉字一连串写下来,既不分词,也不连写。但是, 阅读汉字文本的时候,我们在心中默默“分词连读”。例如:我们在心中默默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绝不读成“中/华人/民共/和国”。

旧时代阅读没有标点的文言书籍,重视“句读之学”。这跟“分词连读” 的作用相似。

“分词连读” 用字母写下来就是“分词连写”。两词之间要空格,一词内部要连写。这是拼音正词法的主要内容。《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已经公布(国家标准“GB/T16159—1996”)。

在北京的闹市王府井,有一家中国工商银行。大门口曾经有拼音招牌:ZHONGGUOGONGSHANGYINHANG。

过往的人们纷纷议论说,应当分为三段:ZHONGGUO GONGSHANG YINHANG。可见群众要求分词连写。

“词”,又称“语词”,是语言的表意单位。现代汉语的“词”,有的单音节,有的多音节,多数双音节。分词连写了, 拼音就容易看得懂。人脑要求看得懂, 电脑也要求看得懂,如果看不懂,电脑就无法为我们进行智能化的工作。

邓小平说:学习电脑要从娃娃抓起。为了培养孩子从小就能使用电脑,小学课本里的拼音应当分词连写。在减轻小学生负担的时候,应当除去无效劳动的课程,学好有实用价值的课程。拼音是有实用价值的课程,而且是中国语文在21世纪进入国际互联网的关键课程,应当好好学习。


2000年2月29日


~END~


本文原载于《群言》2000年第11期


本期责编:段段


往期回顾

大家小文:

音韵学为何被称作绝学?赵元任多角度谈音韵规范|大家小文

叶圣陶:普通话使全国各族人民心心相通,毫无阻碍|大家小文

普通话也挺够味儿!吕叔湘谈推广普通话|大家小文

你想了解的拼音:

“大猪蹄子” 到底是dàzhūtízi还是dà zhūtízi ?汉语拼音词汇拼写规则了解一下|《语言规划学研究》

Xiqu Center VS Chinese Opera Center 如何翻译戏曲中心?

“清华”为什么是Tsinghua 而不是qinghua?| 汉语拼音溯源


长按二维码,与你共渡早春


喜欢我,就给我一个“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